工业互联网来临:怎么做?难在哪?价值何在?
发布时间:2019-06-11
当消费互联网席卷全球、方兴未艾之时,互联网的这把“火”,已在体量更为庞大的工业领域烧了起来,工业互联网概念开始普及。
而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无疑是一场“持久战”,眼下仍处在“摸索”阶段,虽已有先行者正在不断努力,但对于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处于“工业互联网前夜”。究竟应该怎么做?难点在哪里?在日前于贵阳召开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就工业互联网话题展开探讨。
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
工业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对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工业互联网,简单来说,就是把机器、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和人还有客户之间的网络互联,以它为基础,通过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来实现智能生产、运营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就是OT+CT+IT。其中,数据是核心,网络是基础,安全是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余少华这样介绍。
余少华表示,从国家转型角度上看,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也都处于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领域延伸的阶段,而我国的工业互联网,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稍晚一些,我们要迎头赶上。
“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先导力量,数字化的主战场是传统的产业部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称。
制造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市场飞速发展,成本还要不断降低,就会面临很多供应链问题。余少华说,这时就需要让物理工厂联网,在原来物理工厂之上叠加一个“神经层”,把物流、资金流、人流交互在一起,不断提升效率。
“生产方式将会大变身,从大规模生产向定制化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余少华指出。
余少华将这样的企业称为“智能体”,它具有机器学习和升级的功能,随时可以刷新,效率会大幅度提升。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企业自身各个环节的问题,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未来的趋势和规律。“企业智能体就是要把感知的结果转化为数据,数据要转化为信息,信息要提炼出知识,知识要更好地为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又能改善企业运作的流程和整个系统。”
工业互联网的第一步:“上云”
听上去将是浩大工程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又应从哪里做起呢?
“工业互联网要落地,就需要新兴的IT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浪潮云CEO袁谊生表示。
在融合之前,首先要“上云”。“实现我们的产品上云、设备上云、产业链上云,在这个系统里构成我们原来对物理世界的还原部分。”袁谊生说,然后再利用智能化的工具,利用大数据,来提升对虚拟世界的认知,给企业带来更大增值。
他还进一步举例,比如有一些企业希望通过改进成品率来降低成本,那么就要通过大量的数据“上云”,然后通过智能化的分析来知道哪个环节的工艺要改进,最终提高成品率。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讲了两个例子:一是海尔,它把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用于产品开发,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用户交互,把用户想法吸收进来,开发新产品;一个是酒钢,它把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用于高炉的节能减排,可提高生产率5%,每吨铁成本降低15元。
这些案例都展现了工业互联网落地的路径。
余晓晖还总结了“三条路径”:第一,生产层面,提升生产力,通过连接打通设备生产和运营系统,来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这是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第二,产业链层面,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通企业内外部的产业链以实现增值,可能通过产业架构的协同实现,也可能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转型去实现;第三是平台层面,模仿消费互联网的思路,构成一个平台经济,为第三方提供服务,打造数据驱动生态运营能力。
中小企业的难处:要补的功课太多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目前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还在“工业互联网前夜”。相比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面临的一个明显挑战是开放性不高。
“毕竟很多行业和企业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自己的数据和一些商业机密,这些东西通常是在一个闭环里面运行的。把这些东西一下子全拿出来在工业互联网上进行开放和共享肯定不现实,只能逐步开放。工业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与企业和行业的知识产权、商业机密间的平衡,需要一个过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表示。
而由此延伸的另一个问题是,“语言不通”。“工业互联网需要OT界的人员,和IT、CT界的人员以及管理体系间实现跨界融合。而他们的语言是不一致的,如何把语言统一起来,这就是大家的价值、观点、管理能形成共识的过程。”张顺茂指出。
在德国博世集团智能网联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陈明看来,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是一个持久战。“以我们在博世长沙一个工厂规划来举例,我们2016年底规划,2018年投产第一条工业4.0示范线,同时开工建设五条新示范线,并行改造八条现有生产线,整个计划要到2025年才能完成。”
而在未来,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转型路径,也会非常不同。
“大型企业比如GE、西门子、施奈德等,它们是要把工业数据和工业模型、人工智能协同优化做在一起。中小企业从国际上看是比较少的,因为它要解决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MES和ERP补课的问题。”余晓晖表示。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更糟。德勤管理咨询大中国区资深合伙人黄伟强的观点是,未来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小鱼群吃大鱼的市场份额,快鱼吃慢鱼的份额,快速改变的企业吃缓慢变化企业的市场份额。”
他给出了一些数据:“全球快销品前25家,过去几年增长幅度在3%,但剩下的中小型企业几乎是100%增长。因为有了工业互联,有了大数据、智能制造,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这些手段会让整个产业细分化,然后变成一个生态圈,一个平台运作,这是未来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黄伟强还指出,“很多企业都喜欢做大、做全,什么钱都想赚。其实不现实,工业互联网来了之后,肯定更加做不到。很多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未来的生态圈里是会越活越好的。”